“我种的这个叫黄姜,土名叫火头根,是名贵的药材,除了能凉血破瘀、利胆退黄外,还能提取皂素,被誉为‘药用黄金’!”说起黄姜,河南淅川县马蹬镇的寇金成就滔滔不绝。
寇金成今年46岁,老家在河南淅川县马蹬镇,上世纪80年代末,中专毕业的他怀揣梦想南下打工,先后做过流水线工人、保安,手机、药品销售等工作。奔波了十几年,也没存下多少钱。身边的人说他“不务正业”,但他不以为然。
“年轻时候就好跑,四处打工、做小买卖,大家都说我是水上的浮萍,脚不着地。”说起那段“不务正业”的往事,寇金成不好意思地说,“后来我跑到陕西、四川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种黄姜,用来提取皂素,在当地已经形成了规模,效益很好,于是我就想把它引回去,在老家试种。”
2004年,寇金成回到家乡,开始了种植黄姜的新征程。
“黄姜耐旱怕淹,老家那边是黄胶泥地,土质不太适合,长得慢,产量上不去,虽然种了不到30亩,但是算下来收入还是比种小麦、玉米高。”尽管收益不算太高,寇金成还是坚持着种了六七年,直到2011年8月随丹江口库区移民到社旗县李店镇。
搬到了新地方,开始了新生活,寇金成就想着不再种地了,于是重操旧业,做起了小生意。但生意不好做,操心不说也没挣到太多钱。2013年春节,老家的人来走亲戚时问寇金成:“这边的条件这么好,怎么不继续种黄姜呢?”
一语点醒梦中人。经过观察,寇金成惊喜地发现,这边的土质比老家那边更适合种植黄姜。“这边的地透气性好,肥力高,如果种黄姜,产量肯定能上去,而且挖的时候也不费啥劲。”2013年秋,寇金成下定决心继续种黄姜,他先后7次到湖北、四川、陕西等地的黄姜种植基地和科研院所考察学习。2014年,他筹资100多万元,准备把流转的200多亩地全部种上黄姜。
黄姜一般是两年收获一次,种上的第一年是见不到效益的。一年下来,把土地流转给寇金成的农户都多了近万元的收入,而黄姜在寇金成的精心培管下,也是长势喜人。据他估算,每亩地的产量不会低于7000斤,那么最保守的算下来,一亩地也能收入1.2万元。
“今年黄姜大丰收,乡亲们都看在眼里,有很多乡亲找我,想跟我一起通过种植黄姜发家致富,到现在大概有四五十户找我的。”寇金成介绍说,“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,黄姜的市场空间还很大,我愿意和乡亲们一起共同发展致富。”截至今年3月初,寇金成又成功流转了300亩地扩大了种植面积,还有20余户农民加入他的种植队伍中,目前总规模达到1100多亩。
为了让新加入的群众掌握种植技术,寇金成抽空跑到四川、陕西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向专家、教授请教,把取到的“经”免费印刷送给大伙儿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寇金成与山西等地的制药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,从而保障了当地黄姜产业在产、供、销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。
热门信息
阅读 (22087)
1 药材前景分析:粉防己种植前景长期看好阅读 (19062)
2 农村常见的野生中药材品种有哪些?阅读 (18930)
3 2017年种植什么中药材最赚钱 哪些中药材前景好阅读 (17899)
4 种植石菖蒲赚钱吗:石菖蒲种植前景分析阅读 (15141)
5 四川村民深山挖野生重楼 两年挖空一座山(多图)